
黄莉将残疾人绣制的羌绣送给医院。记者乔军伟摄
本报讯(记者伍仞通讯员徐晶)“人本身都有爱心,但需要有‘火花’来点燃,黄莉所做的,就是传递这份爱心火花。”昨天,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病区,华南师大心理学系的唐红波老师这么说。
汶川地震中,年仅35岁的黄莉被埋在废墟中四天四夜,失去了四肢中的三肢。由于伤情严重,被转送到广州救治。其间她接受了志愿者的心理治疗,让她也产生了帮其他伤员疗“心伤”的想法。后来,她干脆和丈夫及另外四个伤员成立了一个爱心服务站,在残疾人和各慈善机构之间穿针引线,为北川过百学生联系上免费安装假肢的慈善机构,还组织残疾人学做手工刺绣义卖。遗憾的是,黄莉由于脊椎受伤无法控制下半身,即使装上假肢也无法行走,一直靠丈夫推着轮椅上的她到处走访残疾人,了解他们的需要。
在虎年春节之前,她带着两幅羌绣作品重回广州,感谢医院和志愿者的全力帮助“点燃”了自己的爱心。
将住上70平方米新房
黄莉昨天到广州之前,受香港几个慈善机构的邀请到香港参加了一个活动,募捐到了近20万元的轮椅、坐便器等物资,过年后就会寄到他们的工作站,他们再分发给当地的残疾人。
对于夫妻两人,这个春节还有一个好消息,他们很快就能住上新房了,“国家给修建的,70平方米,3月份就能住上。到时候一定要来我们家坐坐!”邓泽洪兴奋地对在场的市一医院医务人员发出了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