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热点导读
热点导读
百年历程
1899
1901年——广州城西方便所。1899年由广州商人陈惠普等发起募捐兴建。1901年改称广州城西方便医院。为当时华南最大的慈善机构众所周知,现在都将城西方便所的始建时间定为1...
1907
广州街坊多少都听说过“九大善堂”的传说,这些在清末民初名躁一时的善堂,随着时光流转,众多善堂最终湮没在历史长河中,而方便医院至今仍熠熠生辉,它就是今日的广州市...
1909
清宣统元年﹙1909﹚正月初九,广州大沙头码头,春寒料峭,岸边停泊着连排的豪华花艇大舫,这里就是名震广州城的“水上行宫老举寨”﹙即妓馆﹚。这天夜里,靠近岸边的花艇...
1906
1906年,《香港华字日报》、上海《申报》、广州《赏奇画报》开始出现“九善堂”名称。九大善堂之所以从这一年开始名声大噪,是因为它们在粤汉铁路招股中的杰出表现。此前...
1932
方便医院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些著名的革命事件中发挥过作用。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同盟会起义失败,清政府恼羞成怒,烈士尸骸暴露街头一直无人敢收敛,后由方便医院出面代表...
1931
每一家医院都是在过去或是辉煌、或是曲折、或是漫长、或是寒涩的的历史中走过来的。方便医院从一家民间自发开办和经营的慈善医疗机构,经历清末民国炮火动乱的年代,依然...
1939
广州沦陷前夕,日军兵临城下,时局动荡,方便医院大部分董事及医务人员逃往外地避难,院务陷入停顿状态。医院董事于是将院务交由广州一德路石室法国天主教堂巍畅茂主教代...
1920
文/谢宏新从省、市和医院的历史档案资料看,方便医院建院之初,择定西门外金字湾地段为建筑医院的地点,初时院址狭隘,至1920年西院房舍建立,1923-1926年政府筑城拆路,...
1937
姚碧澄(1904~1966),内科专家,原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1934年毕业于法国里昂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精通内科业务,在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方面有高深造诣。五十年...
1908-1988
陈安良 (1908~1998),公共卫生学家,法医学家,时任方便医院/市人民医院院长。德国卫慈堡大学医学院卫生学及社会医学研究毕业,并获最优等医学博士学位,1947年获美国纽...
百年历程
名医风采
黄逸辉
黄逸辉
黄逸辉
黄逸辉
黄逸辉
黄逸辉
黄逸辉
名医风采
百廿年矢志不渝,仁心仁术。时光流入2019年,这是收获的季节。医院已成为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并相继入选广东省、广州市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未来三年,医院将获得数亿元资金支持,用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引进和科研教学平台建设,奠定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华南医学界的崇高地位。
百廿年方便为怀,以人为本。从在线评价系统到服务职工患者的咖啡馆,从一年一度的新技术大赛到音乐喷泉、钢琴大厅,从学科中心建设到花园式医院……医疗技术和人文服务兼容并蓄,传承创新的理念敢想敢干,一脉相承,赢得了职工和一方百姓的心!
惟有努力奋斗创新作为,才不辜负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藉此志付梓出版之际,让我们市一人一同跨越时光,触摸医院发展的精神脉络,齐齐感受医学、医院、医者发展传承的力量,共同承载医病、医身、医心的责任与担当,以“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现代化高水平研究型医院”为信仰,照亮奋斗之路,用踏实肯干,铸就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诗与远方!
院长寄语
新的里程
尚无内容。 |
新的里程
携手同行
生死抉择,尿毒症兄弟重获新生 2019-11-07 22:38 编辑:管理员 阅读次数:4078 8年前,来自湖南的曹家两兄弟双双在市一医院做换肾手术。两兄弟病好后,父亲老曹、母亲丁大姐被医院收留,成为医院的员工,老曹当保安,...
查看更多26岁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伙患病5年,上个月终于在我国台湾的干细胞库找到全相合配型,这在非亲缘人群中只有1/10万的概率。然而,就在约定采集干细胞的前一天,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的护士准备启程前往台湾为其取回干细胞之际,台湾花莲在2月6日晚上发生6.5级地震。而干细胞库慈济医院的位置,恰巧就位于震中花莲!这一边,位于花莲的干细胞配型库、供者的情况未知,而余震不断,另一边,已经进行了移植前预处理的小郑...
同一医生将一对父子先后从鬼门关救回,病重恍惚中的小孩只有两句话“妈妈抱抱,张医生抱抱”。五年前,阿玲的儿子小强得了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辗转来到市一血液科求诊。血液科的张玉平主任为他大胆尝试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给这个可怜的孩子带去亲人般的关爱,和他共同经历了惊险的治疗过程。小强最终战胜病魔,康复出院。去年,阿玲的丈夫赖瑞发因为严重的感染导致败血症,生命垂危。危急关头,这家人再次找到张玉平。“张...
“爱心”医生义救千名先心病儿 2019-11-07 22:34 编辑:管理员 阅读次数:4100 2017年11月19日,星期天,强冷空气的南下让广州瞬间进入深秋。但这个难得的休息日清晨,50岁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陈...
查看更多“夫医者,非仁爱不可托也”。作为医生,曹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怀救世济民之心,深受病人拥戴。外科“开山鼻祖”之一裘法祖老院士坚信:眼前的这位青年人(曹杰)前途无量、可担重任。”生死抉择,雪中送炭十年前的初春,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住院部里,一对来自湖南同患“尿毒症”的曹氏兄弟面临着“你死”或者“我死”的冰冷选择中。2005年11月的一天,17岁的大儿子切菜时突然感觉头昏眼花、手脚发软。经医生检查,大儿...
见到20岁的郑天梅时,她曲着腿坐在长1.8、宽1.2的病床上,窄小的病床是她一天到晚的活动范围。然而即使是在床上,她也不能够随意移动,一旦移动,因缺少血小板的身体可能血流不止。“10年来都是用嘴巴呼吸,她连空气是什么味道都不知道。”妈妈张元芳说。患病10年,20岁女孩希望闻到空气的味道清晨7点,天已大亮,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的医生如常来到郑天梅的病床前,抽血,化验。郑天梅指着左胳膊上快连成一条线的黑点和淤...
三十多年如一日,病房,办公室,家,三点一线的生活,为患者“精打细算”,为科研辛勤耕耘,生活于他并不复杂,坚守的只有一颗怀德怀仁的心,他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教授聂玉强,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医生实实在在的“真”。“把病人看好,心里才会有成就感”有些患者不知道要提前预约,坐车从外地过来,拿着一沓厚厚的病历,一到挂号大厅却发现聂玉强的号,后面好几个星期的都已经挂满了。患者到诊室央求聂玉强加号,...
查看更多文/莫慧妮冰心说过,“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长张积慧所著的《护士长日记——写在抗非典的日子里》一书,记录了非典时期市一医院临时病区医务人员的心路历程,赞美了市一医务工作者忘我的牺牲精神和勇于探索的崇高品质。而她更是市一人的骄傲,是“买单程票”上“抗非”前线的...
文/汤丽娟、朱颖洁、叶静雯2014年10月的一个下午,神经外科一如往常,骆锦标医生完成手术后,拖着疲惫的身子刚回到办公室,一名护士走了进来,递上一封挂号信,骆医生低头看了一眼,发现是一封非学术类信件后,一脸疑惑地自言自语道:“香港寄过来的。”随即打开信封,只见一张精致的红色请柬,同事们都围了过来,有人说:“这都什么年代了,结个婚这么远的距离还发个纸质请帖。”翻开请柬,标题赫然写着“诚邀……”的字样,看...
携手同行
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