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宝宝,“龙”重登场
当万家灯火逐渐熄灭,龙年的钟声在夜空中悠扬回荡,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的产房却依旧灯火通明,医护人员们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
除夕的凌晨,孕妈妈朱女士因为腹痛从睡梦中惊醒,这种疼痛不同寻常,持续不断,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她的腹部。她强忍疼痛,来到了南沙医院产科急诊。
经过仔细检查,值班医生发现朱女士的胎心音微弱,预示着胎儿可能正面临“宫内窘迫”的危险。时间紧迫,医院迅速启动紧急就诊流程,为朱女士开通了绿色就诊通道。
手术室、麻醉科、影像科、输血科以及三线值班人员紧密配合,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个即将诞生的新生命上,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关乎母婴的安危。

朱女士被诊断为胎盘早剥合并胎儿宫内缺氧。情况危急,必须立即进行一级紧急剖宫产手术。在全麻下,手术开始了。3点20分,手术刀划破了子宫,医生们看到了明显的胎盘早剥征象,子宫前壁表面有明显的紫蓝色瘀斑,羊水淡血性,3点25分,一个重达3.0kg的婴儿被成功娩出。
术后,朱女士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成功脱离了危险。整个医疗团队的紧密配合,为朱女士和宝宝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产妇和新生儿的监护均显示正常。有惊无险!

龙年初始,南沙医院的医护人员们坚守岗位,迎接了29名龙宝宝的降生。在大年初一,他们还成功抢救了一名外院分娩15天后在家发生晚期产后出血的产妇。
新春的南沙医院,充满生机与希望。生命的奇迹在这里不断上演,希望的种子在生根发芽。医护人员们用双手托起新生命的希望,让生命的旋律在这里奏响。
陈海生:坚守初心,龙马精神
大年初一的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的陈海生主任便开始了他二十年如一日的的拜年之旅。他身着整洁的白大褂,面带微笑,逐一走进各个病房,向每一位患者和医护人员致以新年的问候。他的到来,让原本寂静的病房瞬间充满了欢声笑语。

“新年好,祝大家身体健康,早日康复!”每到一处,陈主任都贴心的为患者们送上新年的祝福。详细了解患者们的身体状况,鼓励他们积极面对治疗,乐观生活。

陈海生主任坚守初心的拜年之行,不仅为患者们带去了深深的温暖与无尽的关怀,更让医护人员深切感受到医院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与支持。在值班室,他鼓励大家春节期间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确保患者的安全。
血透患者:年年都和你们一起过年!谢谢!
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春节从来不打烊。这里的医务人员却春节始终坚守在岗位,为血透患者提供不间断的治疗和关怀。
假日期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越秀区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总透析人数达270人,其中门诊患者248人,住院患者22人,且以重症患者居多。透析总例数高达1000例次,单日最高达168例次,这意味着医务人员在这个春节期间的工作量远超过平时。

2月16日(初七)盘福路总院透析患者正排队就诊
面对这样的挑战,血液净化中心的医护人员精心制定透析方案,凭借着过硬的专科操作技能及专业知识,守护着每一位患者。
南沙医院血透中心同样在这个春节期间忙碌不已。侯敬涛主任已经在血透室春节岗位上值守了14年。大年初一,就有患者进来感激地说:“年年都和你们一起过年,谢谢!”“新年快乐!”“你们辛苦了!”这些暖心的祝福,让医护人员深感欣慰。他们知道自己的坚守和付出,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和感激。

在寒冷的冬季,血透室宛如一个温暖的春天。医护人员用他们的关爱和关怀温暖着每一位患者的心灵,而患者和家属则报以深深的信任和感激。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血透室成为了一个充满爱心和希望的地方,让人们在生命的旅途中感受到无尽的温暖和力量。
刘显博:解决问题,为生命 “ 守岁 ”
除夕夜,对许多人来说是阖家团圆,但对于急诊人来说,是默默坚守、为生命“守岁”。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一场场急救正在进行……这个除夕夜对95后青年医生刘显博来说,注定是一个不平静的夜晚。

作为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刘显博早已习惯了没有昼夜、没有节假日,在这里,每每刺耳的急救车鸣笛声响起,急诊科的医护们都会迎来一场新的“战斗”。
2023年7月,刘显博入职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今年是他第一次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过年值班,“学医本来就没想着能有正常节假日作息,特别是作为急诊大夫,今年是我第一次过节值班,对我来说也有很大的紧迫感。”

在这个节日选择去急诊的,往往都有很急、很艰难的原因,他说:“120患者很多是高龄老人,心脑血管基础病多,病情复杂,发展快。遇到这种情况需和家属多沟通,做检查,明确病情,减少患者病痛。我希望能值好岗位,尽可能解决病人的问题。”
这个特殊的节日,刘显博并非孤身作战,还有很多跟他一起坚守岗位的急诊人,他们放弃和亲人朋友相聚的机会,忙碌在急诊室一线,守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让大家平安过年。
南沙医院ICU:特别的“守岁”
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的ICU病房里,春节的钟声并未打破这里的宁静,反而因程悦等9名医护人员的奉献而增添了一份温暖。
在这个万家灯火、喜气洋洋的年三十夜晚,南沙医院ICU的9名医护人员同样在“守岁”,不过,他们守护的却是病患的生命。尽管他们心中也渴望着与家人的团聚,享受那份团圆的温馨与欢乐,但守护生命的职责,让他们为自己能够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为病患带来希望而自豪。

除夕夜的ICU
面对ICU病房里同样思念着家人的病人,他们穿梭在病房之间,为患者送上了温暖和关怀。冯叔因慢阻肺急性加重而住进ICU,尽管病情有所好转,但他仍不能离开病房。在得知今天是年三十时,他的情绪低落了许多。感受到了他的孤独和思念,医护人员们特意为冯叔带了水果,祝福他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这份简单的关怀让冯叔的心情渐渐好转,也让他在这个特殊的夜晚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黄耀星:鱼刺“龙盘虎踞”,医生巧手解危
2月9日除夕夜,万家灯火辉煌,家家户户沉浸在团圆的喜悦中。王小姐与家人围坐一桌,欢声笑语中享受着丰盛的年夜饭。然而,在品尝美味佳肴时,她不慎吞下了一根鱼刺,顿时感到嗓子一阵刺痛。她像往常一样,试图通过吞咽几口饭来解决问题,但胸痛的感觉并未减轻。
王小姐立刻前往就近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急诊科就诊。急诊医生迅速安排了耳鼻喉科紧急会诊,并为王小姐进行了胸CT检查和喉镜检查。果然,那根鱼刺竟然卡在了她的食管中。

内镜下鱼骨图片
情况紧急,医院紧急联系了消化内科的黄耀星主任进行会诊。由于王小姐之前已经进食,黄主任决定在2月10日(大年初一)早上为她进行胃镜检查。
经过胃镜探查,黄主任发现这根鱼刺长约2厘米,横穿食道,幸运的是并未刺到动脉。王小姐感慨地说:“幸亏医院不打烊,不然这个龙年春节真的不好过了!”危机解除,王小姐安心享受节日的喜悦。
黄耀星主任提醒广大市民,如果不慎鱼刺卡喉,千万不要尝试喝醋、吞饭等土办法。食醋在咽喉部停留时间短,根本无法溶解鱼骨,反而可能造成咽喉及食管黏膜损伤。吞咽食物则容易导致扎伤局部黏膜,使鱼刺挤压刺得更深。
遇到这种情况时,首先要停止进餐,禁食禁水,减少吞咽动作,尽量舒缓情绪。然后可以尝试用咳嗽或漱口的方式,看能否使鱼刺脱落。如果鱼刺位置较浅,可以尝试用镊子等工具取出,或者直接前往医院就医。
鱼肉固然鲜美,但大家在享受美食时一定要注意细嚼慢咽,以防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遇到鱼刺卡喉的情况,千万不要讳疾忌医,要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治疗。同时,也要避免盲目相信和尝试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土办法,以免给身体带来更大的伤害。
向春节期间所有坚守岗位的医务人员、各行各业工作者致以最深的敬意和祝福!是你们的坚守与付出为这个世界带来了更多的温暖与希望!